复盘课程核心干货,解答实践困惑,为自信提升与形象塑造提供落地指南
自信提升导师(以下简称 “导师”)、课程学员代表 A(职场新人,曾因不自信错失机会)、学员代表 B(自由职业者,想通过形象提升拓展社交)
导师:大家好,欢迎回到《自信男神养成课》播客。今天我们不聊新知识点,而是聚焦 “复盘” 与 “实践”—— 回顾课程里的关键方法,解答大家在落地时遇到的困惑,还会给没上课的朋友分享入门建议。两位学员也会带来自己的实践故事,相信能给大家更多启发。
学员 A:大家好!我上完课尝试了 “关注优点” 的方法,现在工作中敢主动提建议了,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实践中的收获与难题。
学员 B:我最关注形象塑造,这段时间调整了穿搭和仪态,确实感觉社交时更自在了,也想和大家分享具体的改变过程。
导师:首先我们先回顾课程里的关键概念和技巧。第一个核心:自信不是 “没有缺点”,而是 “不放大缺点,多关注优点”。比如有人总纠结 “我说话会紧张”,却忘了 “自己准备的内容很扎实”—— 课程里说 “不要过分强调缺点和失败”,大家现在能理解这句话的实际意义了吗?
学员 A:我之前就是这样!做项目时总想着 “上次这里没做好”,结果汇报时越说越慌。后来试着每天写 “3 个优点 / 小成功”,比如 “今天准确完成了数据整理”“主动和客户确认了需求”,慢慢发现 “我其实能做好很多事”,汇报时也更有底气了。
导师:特别好的实践!这就是 “关注优点” 的落地方式 —— 不是空泛的自我安慰,而是用具体的小事积累信心。再聊第二个技巧:“改善身体素质”。课程里说 “运动能增强自信”,两位学员有没有尝试?效果怎么样?
学员 B:我之前总熬夜,白天没精神,见客户时总觉得 “状态不好,别人会看不起我”。后来每周练 3 次健身操,每次 20 分钟,坚持一个月后,不仅精力变好了,抬头挺胸时也更自然,和客户聊天时也敢直视对方了。
导师:没错,运动不仅能改变外在状态,还能释放内啡肽,缓解焦虑 —— 当你身体 “感觉有力”,心理上也会跟着 “感觉有底气”。还有一个关键技巧:“培养自我意识”,比如在社交场合里,知道自己 “擅长倾听” 就多引导对方说话,知道自己 “不擅长即兴发言” 就提前准备话题。学员 A 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?
学员 A:我之前参加行业交流会,总怕 “说不出专业的话”,全程躲在角落。后来试着提前了解参会嘉宾的研究方向,准备了 2 个相关问题,轮到提问时虽然紧张,但还是问了出来,对方还夸我 “问题很有针对性”。现在我知道,“自我意识” 不是找自己的茬,而是 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提前准备好”。
导师:总结一下这部分 —— 课程里的核心技巧,本质都是 “把抽象的自信,拆成具体的行动”:关注优点 = 记录日常小成功,改善身体 = 规律运动,培养自我意识 = 提前准备 + 发挥优势。这些方法不需要 “天赋”,只要坚持做,就能看到变化。
导师:接下来我们聊大家最关心的 “实践难题”。第一位学员 A 之前提到 “敢提建议了”,但过程中肯定遇到过困难吧?比如提建议被否定时,怎么保持自信不退缩?
学员 A:确实!上次我给团队提了一个方案优化点,领导说 “这个想法还不够成熟”,我当时特别想 “再也不提了”。但想起课程里说 “坚持想法不是固执,是清晰表达立场”,后来我找领导问了 “哪里需要改进”,根据反馈调整后再提,这次领导就认可了。现在我明白,“坚持想法” 不是 “必须让别人同意”,而是 “不因为一次否定就否定自己,而是找改进的方向”。
导师:这个心态特别关键!很多人把 “坚持想法” 和 “一定要成功” 绑在一起,其实更重要的是 “表达自己的思考,同时接受反馈”。学员 B 在形象塑造上有没有遇到过 “做不到” 的事?比如调整仪态,会不会总忘记抬头挺胸?
学员 B:太会了!我一开始练站姿,站 5 分钟就忍不住弯腰,总觉得 “不舒服、不自然”。后来我在手机里设了定时提醒,每次提醒就有意识地调整肩膀;还在办公室椅子上贴了小纸条,写着 “抬头挺胸”,慢慢就养成习惯了。现在坐久了,身体会下意识地挺拔起来,不用再刻意想了。
导师:这就是 “把技巧融入日常”—— 不用追求 “一下子做到完美”,而是用小提醒、小习惯帮自己坚持。再延伸一个问题:课程里说 “和自信的人交往” 能提升自己,但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人,该怎么办?
学员 A:我之前也有这个困惑!后来我加入了一个职场成长社群,里面有很多愿意分享的人,比如有人会说 “我上次怎么争取到项目的”“怎么和客户谈判的”,我跟着学他们的思路,慢慢也敢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了。现在觉得,“找自信的人” 不一定是身边的人,线上社群、行业分享会也能找到。
导师:没错,关键是 “主动创造环境”,而不是等环境来找你。另外,遇到 “练了很久还是没效果” 的情况,比如学新技能总出错,该怎么调整心态?
学员 B:我学拍摄时,拍了几十张都不满意,差点想放弃。但课程里说 “学习新技能是积累自信的过程,不是追求完美结果”,后来我把 “拍好一张” 改成 “每天拍 3 张,找出 1 个优点”,比如 “今天构图比昨天好”“光线找对了”,慢慢就有了进步。现在我觉得,“学新技能” 不是 “证明自己厉害”,而是 “享受‘每天变好一点’的过程”。
导师:很多没上课的朋友可能会想 “我完全没自信,该从哪开始”?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 3 个 “0 基础入门技巧”,不用复杂准备,今天就能做。第一个技巧:“1 分钟自我肯定”—— 每天睡前花 1 分钟,说一句 “今天我做到了 XX(具体小事),这很棒”。比如 “今天按时完成了工作,很棒”“今天主动和同事打招呼,很棒”。为什么推荐这个?因为它能帮你建立 “我能做好小事” 的信心,这是自信的基础。
学员 A:我一开始觉得 “这太简单了,有用吗”,但坚持一周后发现,我不再总想着 “今天又没做好什么”,而是会下意识地找 “自己做到的事”,心态变积极了很多。
导师:第二个技巧:“5 分钟体态训练”—— 每天站在镜子前,双脚与肩同宽,肩膀向后打开,抬头平视,坚持 5 分钟。不用追求 “站得多标准”,重点是让身体记住 “挺拔的感觉”。学员 B 刚才说的 “定时提醒” 也可以用在这里,慢慢就会形成肌肉记忆。
学员 B:我现在每天早上刷牙时都会练,刷牙 5 分钟,站姿也练了 5 分钟,一点不耽误时间,特别方便。
导师:第三个技巧:“一次小挑战”—— 每周给自己找一件 “稍微有点难,但能做到” 的事,比如 “主动和陌生客户打个招呼”“给同事分享一个小知识点”。完成后记录下来,慢慢积累 “我能挑战自己” 的信心。两位学员觉得,这个方法对 0 基础的人来说难不难?
学员 A:不难!我第一次的小挑战是 “主动和部门新同事聊天”,一开始很紧张,但聊起来发现对方也很友好,后来我们还成了工作搭档。现在我每周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挑战,比如 “参加一次行业分享会”“提一个工作建议”,每次完成都觉得 “我又进步了一点”。
导师:总结一下这三个入门技巧:1 分钟自我肯定(积累小信心)、5 分钟体态训练(调整外在状态)、一次小挑战(拓展舒适区)。这三件事都不难,但坚持下来,就能慢慢找到自信的感觉。
导师:聊完过去和现在,我们再聊聊未来。两位学员在接下来的自信提升和形象塑造中,打算做哪些具体的改变?
学员 A:我想挑战 “公开分享”,比如在部门例会上做一次小分享,现在已经开始准备内容了;另外,我还想学谈判技巧,因为工作中需要和客户沟通,学好了能更有底气。
学员 B:我打算把穿搭再细化一点,比如根据不同的客户场合选不同风格的衣服,现在已经在看一些穿搭博主的分享,学习怎么搭配更得体;另外,我还想练一练说话的语速,之前说话太快,别人总说 “没听清”,调整后应该能提升沟通效果。
导师:这些规划都很具体,更容易落地。再聊聊课程反馈 —— 两位觉得课程内容符合预期吗?有没有希望未来课程增加的内容?
学员 A:完全符合!我之前就想 “学了能直接用”,课程里的方法都很实用,比如记录优点、体态训练,我都用到了。如果未来有课程,希望能增加 “职场谈判”“公开演讲” 的具体技巧,这些对提升自信也很有帮助。
学员 B:我也觉得很好!形象塑造部分的 “穿搭、仪态” 讲得很细,但如果能增加 “不同体型的穿搭案例” 就更好了,比如我有点微胖,想知道更多适合微胖身材的搭配方法。另外,也希望有 “学员案例拆解” 环节,看别人怎么解决和自己类似的问题,会更有参考性。
导师:谢谢两位的建议!未来课程会考虑增加 “场景化技巧”(比如谈判、演讲)和 “个性化案例”(比如不同体型穿搭),让内容更贴合大家的需求。最后,想请两位给没上课但想提升自信的男性朋友说一句建议,你们会说什么?
学员 A:别等 “准备好” 再开始,哪怕今天只做一件小事,比如记录一个优点、调整一次站姿,都是在向自信靠近。
学员 B:自信不是 “变成别人”,而是 “找到更好的自己”,不用和别人比,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,就值得开心。
导师:今天我们复盘了课程的核心方法,解答了实践中的困惑,也给没上课的朋友分享了入门技巧。最后想和大家说:自信不是 “一蹴而就” 的,是 “每天做一点,慢慢积累” 的过程 —— 记录一个优点、调整一次体态、提一次建议、学一个新技能,这些小事都会成为你自信的 “底气”。希望大家都能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方式,我们下次播客再见!